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2/13泌尿外科杂志论文大纲(泌尿外科杂志论文大纲
- 12/09泌尿外科杂志论文致谢(关于泌尿外科的文章)
- 12/07泌尿外科杂志论文引用怎么标注(论文中的参考
- 10/08正常情况下,男性“丁丁”的发育变化是怎样的
- 09/18第四代手术机器人XI“入职”上海长征医院 首秀
小儿泌尿外科的“发源地”:不放过一例疑难重(2)
组建:北京儿童医院现有17个外科科室,泌尿外科是其中之一。1972年,黄澄如教授带着学生白继武和梁若馨,在北京儿童医院成立泌尿外科,这也是国内最早的小儿泌尿专业。
不仅要忙手术,身为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第三代“执掌人”的张潍平,还要操心科室的发展及未来。他坦言,都说“富不过三代”,他有成就感,也有失落,“自己握着一手好牌,老觉得没打好。”在临床做到国内顶尖水平的同时,张潍平总有着居安思危的紧迫感。他不得不承认,在不断被同行追赶的这条路上,要保持遥遥领先的状态很难,必须不断学习,加强管理力度。好在,泌尿外科又培养出宋宏程、李宁等一批后起之秀,巩固学术地位。
2020年7月,94岁高龄的黄澄如去世。在还能走动道儿的时候,这位头发花白、微微驼背的耄耋老人,依然会参与临床工作,每周都加入到疑难病例的讨论中。指了指办公室大桌尽头的一把椅子,张潍平笑着说:“这就是那个被提问医生接受‘审判'的位置,特刺激,逼得人不得不提前看书准备,这是一个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。黄教授90多岁了还在看书,她说,不看就落伍了。”
科室开展的尿道下裂病因学研究、包皮血液供应的解剖学研究、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临床研究、肾肿瘤病理组织类型、横纹肌肉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、神经源性膀胱等下尿路梗阻尿动力学研究等一系列相关研究,对推动临床工作发展和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王子诚 摄影报道
在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治的情况下,黄澄如教授却提出,当天手术。“我和白继武大夫、梁若馨大夫都是反对的,孙宁尽管没说话,心里却也打鼓。要真做手术,孩子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,外科大夫特别忌讳。”再次回忆,张潍平的脑海中依然能浮现出当时的场景。
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,占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病房收治病人数量的1/3-1/2,每年住院手术1000人次以上,是国内收治病人数量最多的科室,尤其重度尿道下裂病例占很大比例。张潍平介绍,尿道下裂手术方法多达几十种,他们按照疾病的病种和特点分类,再建立起治疗规范,争取大部分病例一次完成手术修复。通过孙宁、张潍平全国各地演示手术及进修大夫的学习,这一技术很快又在全国铺开。在泌尿生殖系畸形中尿道下裂个体化治疗上,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已经积累上万例经验,一期手术修复成功率达70%以上,且外形美观。
医生与患儿家属沟通病情。
排名: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(复旦版)全国专科声誉排名,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位居第一。
正是这样严厉而纯粹的老师,带出的学生一脉相承。身为科室主任,张潍平对科室成员的管理也颇为严格。性格随和、风趣幽默的他,一旦遇到专业相关的事,绝对说一不二,用年轻医生的话来说,科室的管理就像“军事化管理”,一旦命令下达,那就是死命令,必须按期执行,绝不宽容,这也督促着科室成员不断严格要求自己,提升自我造诣。
对科室的基础研究水平,张潍平有更高的要求。“以前总认为,做临床的要和大学搞基础研究的教授去争课题,挺不公平。近三年来,我的思想也开始转变,要想获得个人发展,就需要去推动基础研究。”张潍平坦言,与国际尖端研究相比,仍有不小的差距,追赶难度大。基础研究需要多年积累,几代人的努力,不论从人力还是从政策上都得下工夫。只要有国际性的专业会议,科室都会参加,每年派人出去学习,也鼓励有想法的临床医生参与基础研究。
“在陌生的地方‘打仗',难度肯定大,只能尽力参与,两位老师这么大岁数,还在为我们争取一些比较前沿的科研课题,我们也要做一些努力。”林德富也参与了一些基础研究,比如研究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原因,是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,如果孕期能够检测到这种突变,能否实现优生优育,为疾病防治做贡献。“主任有这个意识,我们也不会落下。”林德富说。
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的办公室里,不挂一面锦旗。
早晨7点不到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病房里,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们已经提前上岗。未到上班时间就提前查房,既是让准备做手术的患儿少饿一会儿,也是想每天能多做点儿手术。作为我国小儿泌尿外科的“发源地”,这里恐怕是全国最忙的小儿泌尿外科,年手术量已超3000台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mnwk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9/5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