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2/13泌尿外科杂志论文大纲(泌尿外科杂志论文大纲
- 12/09泌尿外科杂志论文致谢(关于泌尿外科的文章)
- 12/07泌尿外科杂志论文引用怎么标注(论文中的参考
- 10/08正常情况下,男性“丁丁”的发育变化是怎样的
- 09/18第四代手术机器人XI“入职”上海长征医院 首秀
小儿泌尿外科的“发源地”:不放过一例疑难重
手术前,医生和麻醉师跟家长交代,手术风险特别大,孩子可能下不来手术台。家长说:“做吧,孩子没有我也认了,交给黄教授了。”孩子被推往手术室的那一路,张潍平和其他几名大夫一直跟在黄澄如教授的身后。“老太太走得特别快,通往手术室的两边都是医生和护士,所有人都在劝老太太别做了,她头也不回地往里走,我也只好赶紧进去。”张潍平说。
在肾脏肿瘤治疗方面也积累丰富经验,其中,肾母细胞瘤经手术、化疗及放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率90%以上,横纹肌肉瘤及睾丸肿瘤也取得满意效果。
从患儿及其家庭的角度出发,黄澄如教授和孙宁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做尿道外伤急诊手术,希望摸索出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法,一次解决患儿问题。“效果出乎意料得好,出血少,而且比陈旧外伤更好做,孩子也不用长期带造瘘管,不管从经济上还是减轻痛苦上,都能帮助孩子及其家庭。”张潍平主任说。积累了丰富的尿道外伤急诊手术经验后,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先后于2006年、2010年分别在英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议、美国泌尿外科年会投稿,均被选为作大会发言。“在这种会议和年会上投稿被录用,还能作大会发言,非常难。”张潍平的语气里充满自豪。
“不该做的手术绝对不做,哪怕病床空着”
每周四是泌尿外科每周一次的科室大查房,专门为讨论住院或门诊的疑难重症病例而设立。50年来,这一传统从未中断。与电视中一堆医生走进病房查房不同,这里的大查房并不对患儿及家属开放,而是医生们的专业大讨论。在其中的提问式大查房中,每一个被提问的医生,经常被黄澄如教授问得浑身冒汗,如坐针毡。也正是在这样充满“压迫感”的学习氛围中,锤炼出孙宁、张潍平、宋宏程等一大批专业领军人物。
从中国小儿泌尿外科刚起步,到如今对各种小儿泌尿生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,张潍平主任自豪地说:“小儿泌尿外科很多病的诊疗基础,都是我们打下的。”在小儿尿道外伤、尿道下裂、肾脏肿瘤等多病种手术中,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。
“手术能不做尽量不做,能小做尽量不大做,我们是以病人为中心,不以经济为中心。”张潍平主任强调,手术规范的建立很重要,确实需要做手术才做,不该做的绝对不做,哪怕病房里的病床空着。
张潍平说,保持遥遥领先的状态很难,必须不断学习,加强管理力度。
为发展小儿泌尿外科专业,上世纪80年代,57岁的黄澄如教授走出国门,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进修一年,带回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。此后,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快速发展,逐步跟国际接轨。经过50年的发展,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、技术实力最强的小儿泌尿外科专业组。
外科医生面临挑战时做出的每一次勇敢尝试,其实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。作为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的灵魂人物,黄澄如教授的为人处世之风,定格了这个科室的整体“家风”:严谨治学、做最纯粹的医生。在张潍平的描述里,他对黄澄如的称呼有黄头、黄教授、老太太、老师,不用掰手指头算也知道,和黄澄如在一起的时间,远超过家人。
在教学上,黄澄如是出了名的严。“很少见这样的老师,对学生太狠了,治学非常严谨,不许造假,骂起人来毫不留情。”回忆起老师的严厉,张潍平甚至有些哭笑不得,他曾眼瞅着白继武和梁若馨两位老前辈被骂哭,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。“周四把你臭骂一顿,周五她就忘了,我这情绪还没过去呢,她就叫着我去八一湖里游泳了。”张潍平笑着说,80岁以前,老师几乎从不夸人,80岁以后,她却成了科室年轻医生眼里慈祥的老太太。
自此以后,孙宁和张潍平开始全国各地到处飞,将小儿尿道外伤急诊修复技术带到全国各地。“虽然我们俩很累,却很有成就感。”张潍平说。
著作:出版的国内第一部小儿泌尿外科专著《小儿泌尿外科学》成为众多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的参考宝典,2006年又出版《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》,撰写黄家驷《外科学》、吴阶平《泌尿外科学》、张金哲《小儿外科学》等多部外科学专著中小儿泌尿外科章节。在包括美国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在内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,已完成或正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mnwk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9/542.html